健康百科

当前位置:健康百科

    春季早报|刘继春主任教您小策略:如何熬过“倒春寒”!

     “乍暖还春,此时呼吸道疾病轻则鼻塞、流涕,重则引起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、慢阻肺、肺气肿、肺心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加重”。刘继春主任表示,对于既往患有肺系疾病的患者,由于本身体质较弱,容易在此时出现感染细菌或病毒,造成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,所以提醒此类人群,一旦出现感冒症状,无论症状轻重都应及时就医,以便医生根据各人基础疾病及症状进行医治,避免错过最佳就医时间,延误病情。

     

   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

    “倒春寒”常见4类疾病

     

    1感冒、哮喘发威

     

     

    春季人体皮肤逐渐苏醒,汗毛孔闭锁程度相应降低,因而春风较大时,尽管不是很冷,却能长驱直入肌体内部,就可能会感冒或并发其他疾病。

     

    春季呼吸道疾病易高发,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,老人、孩子这些免疫力低的人很容易感冒。冷空气刺激后,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,功能受损,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,引起咳嗽、胸闷甚至哮喘、呼吸困难等。因此气温骤降时,有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,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。

     

    2老胃病易发作

    气温较低时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,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,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,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、胃溃疡、胃肠炎等。

     

    3气温骤降,心脏很受伤

     

     

    由于早晚温差较大,冠心病、心肌梗死等病人明显增多。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,特别是寒冷天气。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,出现急性心肌缺血,诱发心绞痛,甚至心肌梗死。另外,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,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,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。

     

    4关节炎更容易“就犯”

    春暖花开,很多人便脱掉秋裤,穿上短袖,甚至一些爱美的年轻姑娘早早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子。但人体的膝关节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,局部容易出现麻木、酸痛等症状,久而久之,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  早春时节,防寒保暖有重点:  

    脖子、腰部、双脚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,

    又易暴露在外,

    一旦受寒可能牵连全身,需要格外防护。

     

    护好3处挡春寒

     

    1颈部:戴围巾,练抬头

    身体的很多经脉要经过脖子,加上不少“电脑族”有慢性劳损的底子,一旦受寒便可能诱发或加重颈椎病,甚至出现眩晕、大脑供血不足等症状。

     

    因此,外出最好戴上围巾或穿高领衫,避免脖颈暴露在风寒中。

     

    平时可多做扩胸仰头的锻炼,帮助抻筋骨、练颈椎。双手交叉放在颈后,同时扩胸,头向后仰,手臂向前用力,颈部用力“对抗”手臂的力量。

     

    2腰部:多穿衣,搓腰眼

    “腰为肾之府”,腰部受寒,很容易出现气滞血瘀,引起腰部疼痛,甚至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等旧病复发。

     

    因此,初春季节尽量少穿低腰裤、露出肚子的短夹克等,中老年人可用护腰带加强保暖。

     

    平时活动较少的久坐族,可每天按摩后腰的肾俞穴:双手交叉,快速搓热手掌,然后把手掌捂在肾俞穴(俗称“腰眼”,腰椎两侧二指宽处,约与肚脐相水平)上,用手掌温暖腰肾,同时双手反复按揉,至腰部微微发热。 

     

    3足部:常走动,勤泡脚

     

     

    双脚虽然支撑着“人体大厦”,但它远离心脏,血液循环易受影响,且皮下脂肪层薄,保温性能差,易被寒气偷袭。因此,每天一定要保持鞋袜的温暖、干燥。

     

    工作、学习一段时间,感觉脚底发冷时,最好起身走动一会儿,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,及时驱寒。

     

    另外,坚持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、强身健体,泡脚时还可加点有温经或舒筋活血作用的中草药,如干姜、桂枝、当归、艾叶等。

     

    那么,我们平常还需要做哪些

    来应对和预防“倒春寒”呢?

    刘继春主任温馨提醒时刻

     

    三个适应对策

     

    1吃“味儿冲的”

    “倒春寒”天气可以多吃点味儿冲的食物,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。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、洋葱、芹菜等食物的次数,对预防感冒、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、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大有益处。 

     

    2用米酒泡泡脚

    倒春寒往往比冬天更易伤身体,尤其是气血较弱的人,倒春寒时更易手脚发凉、腹痛腹泻。这时建议大家睡前泡脚时加点米酒。

     

    具体方法是,在木桶或脚盆里放适量热水和米酒,水和米酒的比例是1:1,再加几片生姜。用米酒泡脚,会比单纯用热水泡脚更加有利于活血暖身,改善身体怕冷的症状,同时还有帮助睡眠的作用。

     

    3天气回暖后再捂7天

    专家建议,倒春寒的时候,不但要添加衣物御寒,同时还要注意,即使倒春寒过了,天气回暖了,也要再捂上7天左右。衣服减得过快也有可能会冻出病来。

    医疗小知识

    关于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

    目前针对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的方法,达菲、金刚烷胺对甲型流感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,在预防和治疗上有一定效果;中药:金银花、板兰根、大青叶等在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方面也具有一定疗效。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及预防继发细菌感染。

   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最佳手段,对流感、麻疹、风疹、腮腺炎、水痘等均有相应的疫苗可以预防,其中麻诊、风疹、腮腺炎疫苗国家已纳入扩大免疫规划范围,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可在当地卫生院进行免费接种。

    春季气温多变

    家里有老人的更要注意

    ZHUAN发,提醒更多人

    做个健康的小太阳,温暖你我他!

     爱心连线:0518—88125555 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3675206687 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8761370315